1.“一通道”—業務規劃
按照工作部署:“一通道”由口岸無人化交接通道和中越腹地“點對點”物流直通通道兩個區段組成,貫穿中越雙邊口岸—邊境倉—分撥中心全程。
●中越雙邊口岸無人化交接區段(邊境口岸—邊境倉)
即中越雙邊口岸與邊境倉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通過智慧平臺整合聯檢單位、管理部門和經營單位等形成智能分類指令統籌調度無人駕駛車輛、自動化吊裝接駁和集裝箱立體堆疊等,實現雙邊口岸24小時不間斷通關。
●中越“點對點”物流直通區段(邊境—腹地)
即邊境倉庫、園區或貨站通過聯網聯動與加強與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國內省市的互聯互通,根據智慧平臺提供的智能路線規劃、引導、跟蹤、監測等,實現中國廣西和越南河內沿線園區24小時直通式運達。
2.“一平臺”—三位一體
總體依托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政務云,建設一個廣西邊境口岸智慧平臺,按照場景對象分別建設場所端、公共端和管理端三個智慧化應用端。
●場所端:
地方試點口岸智慧平臺,具備對接協同條件的場所端按照邊境智慧口岸統一標準框架自行升級建設后與智慧平臺對接,或者直接使用公共端服務,全面實現邊境智慧化應用能夠靈活適配不同場所場景的個性需求。
●公共端:
依托廣西單一窗口政務云,建設智能調度、智能查輔、智慧物流等智慧化應用,統一對接海關、邊檢、外管等部門,為企業公共服務和輔助監管執法提供信息服務。同時向符合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場所端開放數據聯通服務。
●管理端:
強化和完善廣西單一窗口政務云與海關、邊檢、交通運政、市場監管等國內監管執法系統互聯互通水平,構筑安全穩定的跨部門、跨條塊、跨國境數據共享交換機制。以監管服務協同創新的方式,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3.“一分類”—模式創新
通過廣西單一窗口平臺,將通關預約或終端采集信息預校驗預歸類,整合口岸聯檢部門(查檢/準入)、口岸管理部門(準入/管控)、口岸經營單位(經營/調度)監管要求和管理要求,形成統一指令向對應節點對象推送(無人車、自動吊裝等),創新一種智能分類研判、快速分撥分流、一體化處置的綜合管理模式。
“一通道”由口岸無人化交接通道和中越腹地“點對點”物流直通通道兩個區段組成,貫穿中越雙邊口岸—邊境倉—分撥中心全程。
1.中越雙邊口岸無人化交接區段(邊境口岸—邊境倉)
即中越雙邊口岸與邊境倉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通過智慧平臺整合聯檢單位、管理部門和經營單位等形成智能分類指令統籌調度無人駕駛車輛、自動化吊裝接駁和集裝箱立體堆疊等,實現雙邊口岸24小時不間斷通關。
2.中越“點對點”物流直通區段(邊境—腹地)
即邊境倉庫、園區或貨站通過聯網聯動與加強與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國內省市的互聯互通,根據智慧平臺提供的智能路線規劃、引導、跟蹤、監測等,實現中國廣西和越南河內沿線園區24小時直通式運達。
通過廣西單一窗口2.0版(公共端),與龍邦智慧口岸項目(場所端)互聯互通和協同聯動。公共端是面向全區的公共服務和綜合管理平臺,可以為龍邦提供普惠性、均等性和統籌性支撐服務,減少試點逐一對接業務口和更新信息源的成本風險。支撐場所端智慧化應用轉換和細化成具體可自行的作業調度計劃,同步獲取實時節點狀態(用于觸發分類指令),根據綜合治理、口岸運行績效評估等需要異步獲取場所端完整作業記錄。